鐵版神數 – 風水勘察 – 命名改運 – 江靜川- 皇極經世鐵版神數
標籤 工作 下的所有文章
「雄雞伸翼」穴,據傳由堪輿前賢呂克明先生主理修墳之新田文氏祖墓。
分類:靜川行山尋龍手記 | 標籤:專業行情 工作 | 日期:2012-02-28
劉氏祖墓其山面 靜川攝於劉氏祖墓前 時師只見龍態山石嶙峋,若以俗眼看之莫不驚怕,殊不知霸王卸甲,老龍脫出嫩枝來! 此地丑龍起頂入首,立了癸山丁向兼丑未 大局右水倒左,拜台水口出於未方墓庫消去 墓碑門頂上方深入為五吋半 墓碑門前下方深入為六吋 其龍祖為龍樓下殿 其嫩龍跌斷落下强而有力,大家又知否上下兩穴,那個才是正結? 整個龍局全景
分類:靜川行山尋龍手記 | 標籤:專業行情 工作 | 日期:2011-10-30
茅山,茅山道院,是中國著名道教名山,上清派發祥地,道教稱之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茅山道教,歷史悠久,淵源流長。 早於西漢景帝時,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結庵修道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主峰名大茅峰,海拔372.5米。 茅山道觀初建於西漢,有三宮、五觀、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的美景古蹟。 南朝齊梁間著名道士、煉丹家陶弘景正式開創道教茅山派。陶弘景著有《真誥·稽神樞第一》中記述了茅山的地理位置、山名由來、山景水色、地質礦藏、歷史傳說等,顯示茅山是上佳的修道處。 目前茅山道教場所共有二宮一觀,即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乾元觀。道職工99人(其中乾道38人,坤道16人,職工45人)。茅山道院不僅是全國重點開放宮觀,而且是江南旅遊勝地,年接待信眾遊人達50萬人次。 九霄萬福宮:位於茅山主峰大茅峰之巔,海拔372.5米,故又簡稱頂宮,佔地面積70畝,有道觀建築200餘間。 該宮創建於西漢時三茅真君得道飛升之後 , 初為石壇、石屋,內祀三茅真君石像;元代延佑三年( 公元1316 年), 賜額聖佑觀,專祀大茅真君茅盈;明代萬歷二十六年( 公元1598年),又得敕賜 殿宇 , 賜名九霄萬福宮 。主要建築有靈官殿、藏經樓、太元寶殿、二聖殿、白鶴廳、怡雲樓等。 元符萬寧宮:位於茅山積金峰南側,原為茅山道教藏印之處,因此簡稱印宮,其佔地面積80畝,宮觀建築100餘間。初有梁代著名道士陶弘景曾結廬於此,唐代至德年間 (公元756年-758年)始建宮觀。北宋時,茅山第25代宗師劉混康築潛神庵於此修道。哲宗聞其名,召至京師,賜號 「洞元通妙大師。元符元年(1098年)秋,敕 重修其故居,賜名為「元符觀」。 歷時九載於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建成 ,敕賜 「元符觀」為 「元符萬寧宮 」 。其主要建築有:睹星門、大王殿、靈官殿、東岳殿、老君殿、三天門、老君露天神像、道教文化長廊,以及四大廣場。其中高33米的老君露天神像。元符萬寧宮現為江蘇省道教協會、鎮江市道教協會、茅山道教協會所在地。 乾元觀:位於茅山東麓的青龍山南腰,佔地面積50畝,昔為茅山「三宮五觀」之一,今為茅山坤道清修之所,有坤道16人,道觀建築50餘間。主要建築有靈官殿、三清殿、斗姆閣、八卦陣等。 端坐在元符萬寧宮中的露天道祖太上老君聖像,成為了茅山道院的標致 其來龍從東北艮宮而來,元符萬寧宮則後靠茅山積金峰的土屏大帳南側 元符萬寧宮以形巒穴法論則屬土腹藏金形 茅山道院元符萬寧宮的前朝 其青龍砂從後靠之土星抽出一脈迤邐而下 出一倒地木星而去結出土星案 整個大局成了一青龍抱案局 而案朝之金土形,依廖公砂法則屬「偏頂金水天財星」 在睹星門前格得元符萬寧宮座向為坐子向午 元符萬寧宮的地理格局為左水倒右從,收東面震宮水過堂消於西南坤方,大局城門鎖於坤宮 從九霄萬福宮(頂宮)望回元符萬寧宮(印宮) 靜川攝於九霄萬福宮(頂宮)處 從衛星照片所看到的整個茅山地理龍脈走勢 從衛星照片所看到的九霄萬福宮及元符萬寧宮在整個茅山中的地理位置 從九霄萬福宮向南望下的三個倉庫砂
今天天氣清爽,故一早約了友人一同到川龍嚮石段觀龍覆墳證穴,今次要拜訪之名穴,喝象為「玉女懷胎」,為六十年代赫赫有名之陳瑾瑜大師所點穴定針,其實陳瑾瑜大師早在1951年於元朗丫髻山曾為陳母鄧氏作了一卦「蝴蝶過江」形穴,靜川於2009年曾到過此穴覆墳研究,勘證後靜川對該位前輩功力甚為佩服,於是四出打聽陳瑾瑜大師的其他作品資料,經過多年打聽,終於由一位荃灣陳姓友人提供其他陳瑾瑜大師的作品明確位置。 不講不知,原來陳瑾瑜大師此作品背後亦有一段故事的,而此段故事首先要鳴謝月安居士(戴悅安)前輩,於2003年從新玄機雜誌內提供,若不然作為後學的我也無法全面去理解及研究前人之學理,故事內容如下:「開壙當日,土地於四周上香稟告眾山神土地後,從地師指定之位置,破土、簡稱『 接天陽 』之時。從:浮土汙泥『龍垢』、粗沙『 龍鱗 』、碎石『 龍皮 』,直至漸漸呈現帶有:蛋黃、蛋白、紫芋及桃紅等色素之『正點子:龍穴』時。於當中,浮現有一瓦埕,已安然穩在。陳師想:" 天意,龍穴已被人先得 "。但發覺此埕甚小,又豈能裝骨石?再發現該瓶由臘周封,及比預期之輕巧。好奇心之下,於是打開一睹裏為何物。當開啟時,即有一股香氣隨風而出。並內有一機皮,上寫有一地讖曰:" 千里來龍達巔峰、奈何風猛不禁風;惟有瓜飄能護寶、生財無數並能保。一朵蓮蓬端嚴坐、朝向人門育奇才;甘露灑下蔭萬民、兒孫將相出公侯 "白玉禪師諭。陳師傅心想:" 莫非有高人發覺,此非正穴而另有吉地 "!再從現場細心觀察,審四正輔以四維,真有掃肩射脅等凹風。於是唯有收拾器皿用具等歸程是也。 於途中,此讖文常徘於心。如何為瓜飄,人門於何位?!此啞謎真煞人風景。回到家中,於眾寶典中,廣羅搜索。最終於其先師遺傳下之秘訣中有此提及:『左伴起旗右伴鼓,為官武場當。橫財之山如瓜飄,得財無數條。形如牛角轉灣灣,多是進財山』。再從《天門地戶訣》中尋獲:『乾為天門艮為鬼、巽為地門坤為人』等奧訣。真是如獲至寶,難以入睡。整夜盤桓,啞謎已破,但又何處尋朝人門之瓜飄山? 翌日大清早起來,舊地重遊於讖語所在。再細察此埕之朝向,似遙望『川龍響石』之位置。於是抱著一試之心態,重度下山及再拾級爽步向該方位找去。當步行至山頂之際,已為日落西山。由於日落紅霞照影之下,本想放寬下心情,欣賞一下藍巴勒海峽日落之景色。但當抬頭一望之下,俗稱:踏破鐵鞋無覓處,瓜飄之山即現眼前,陳師傳即迅步步上此瓜飄山,隨即取出羅庚量度。真如地讖之所言,方見大地留待有緣人之奧理。」 故事大概如上,現時大家不仿看一下今天拍得的相片以及取得的資科數據吧! 玉女懷胎墓型 玉女懷胎墓碑,福主為荃灣三棟屋之陳姓族人 靜川攝於玉女懷胎穴前 玉女懷胎穴其碑文 地師則為六十年代,赫赫有名之陳瑾瑜大師。 碑文清寫著地形為玉女懷胎形 案前金土二砂皆合二十八宿撥砂法則 穴前三义水交會於申位,初步推斷氣脈應從寅方而來 此穴立了艮山坤向兼寅申,辛丑辛未三七分金之原,線度取坐斗宿二度向井宿七度,完全符合江西地理之吉利線路! 此穴據三合水法行丙火局,拜台水口消於天盤申方以符合外局天然三义水,是為立衰向而出病水 唯青龍砂之反水略對長房少許不利,主長房財不聚而子孫外流他鄉 靜川正在其過峽入首處格龍 此地龍局由大帽山發脈,先起出癸峰再束咽入首而下 格得脈氣入首穿山為戊寅分金正氣脈 其脊脈皆草灰蛇線,微茫之間,少些眼力也難看到 微茫之間陰脈脊起一小丘而轉向坤方而下 轉下看到一曜氣透出,八尺頭上必有突,果是寅龍灌頂而下 玉女懷胎穴全個前朝 玉女懷胎穴場位置 從則視之此山形尤如一大肚孕婦趟臥於山中,以穴法論為「拋穴」,穴點肚臍位
今天天氣晴朗,故一早起床後又相約了同好一起行山觀龍,覆墳證穴,以作交流,真一大樂事也。而今次要覆的墳穴,喝象「木節萌芽」,並由地師吳燦光師傅為鄧氏兄弟扦葬其母黃氏夫人而點穴定針的,而作為後學的我則會把握機會,去欣賞、學習、研究前輩所造之佳作。 首先「木節萌芽」穴其來龍去脈主幹從蠔殼山主峰,飄脈向西落平田,經楊屋村,一路穿田過脈右轉,至東頭村及蔡屋村前一帶水田,頓起數個牛背形墩阜,再一擁而上東頭村後山,頓起太陽金星,向右轉,另起太陽金星,左邊分一支幹去結山貝村,林氏陽基,丁財旺盛,幹龍續向東北行走,再幁起一金星,金星左右再分一大支脈為前後護龍,主幹向前束氣成蜂腰,再頓起太陽金星,然後轉結正穴「金鍾伏火」名穴,結了名穴之後,龍勢未了,從主星直去,瀉出小「之」字脈,起一小金星,再化「之」字粗脈,「之」字盡頭起一水泡,再轉為粗木形,開出鉗口,成「木節萌芽」之象,而穴場水勢,其來水從少祖山(大帽山),大刀刃之水,經八鄉、大江浦,轉流會合錦田河,灣環來過堂成橫直水,主出人富貴長久,水從巽辰方而來,從子方而去,在明堂不遠處,魚塘十數個橫列,蓄水聚財,更見深圳高樓橫列,變得羅城較為綢密。 「木節萌芽」山面全貌。 「木節萌芽」其碑文 靜川攝於「木節萌芽」穴前 此幹龍結了金鍾名穴之後,從未龍轉辛龍,再轉申龍而結;走之字脈,故此地為配合穿山透地之作用,則立了坤山艮兼向兼未丑。 墓穴仿清朝古色古香設計,其龜背設計為將軍披甲形。 墓穴的紅色線條象徵喜慶,頂上位置為官帽,配葫蘆形。 「木節萌芽」穴其立碑手法有一特色,墓墓碑向後微仰而立。 從底部量度為二吋 頂部量度則為三吋也 書云:砂如美女,貴賤從夫,此地卯甲峰高照穴,前朝山峰秀麗,左右夾耳得配。 再看朝山,朝向攸潭美之橫山腳,秀峰排列。右方麒麟山為透天文筆,出聰敏之才,再望右邊遠山,只見大小羅天、雞公山及大面山一脈相連,丁峰凜凜,旺人丁;雞公山及圭角山高聳入雲,主出貴,穴場前右方有圓印星,又稱螺星,主出貴。 前朝案堂
中秋節上午,全港約有地區性驟雨,而屯門區卻天氣晴朗,一早到了屯門處理了客人的風水事務後,路經菠蘿山時突然行山興致又起,碰巧身上亦帶有羅盤,於是相約了同道在附近吃過午餐後便登上菠蘿山堪察文氏另一祖墳「蝦公地」 「蝦公地」其山面 靜川攝於「蝦公地」墓穴前 「蝦公地」其碑面及碑文 此墓建墳加有一圓型官帽 從碑面格下羅經,坐向為坤山艮向兼丑未,丁亥丁丑分金之原 「蝦公地」墓前所見之案堂 拜台水口消於天盤壬子方之絕位而立墓向 此墓一特色乃在子孫堂中央有一曜石在穴前突起,成了一穴場的天然跪拜毯 墓前曜石之近照 從穴場案前望回之「蝦公地」 從對面高樓望回「蝦公地」,其來龍清晰看到由青山落脈起出一金星圓峰,再分出一開面陽脈散出而到菠蘿山,從菠蘿山處化出兩支陰脈而成一鉗地,而「蝦公地」穴則屬鉗形橫龍結穴。 這是從網路找得到的1997年重修後之「蝦公地」照片 而這是未重修前之「蝦公地」,從照片可清晰看到當時之「蝦公地」未有現在的大規模建築 贊助重修「蝦公地」的文氏族人紀念碑
今天天氣晴朗,上午到了上水麒麟村拜訪了文氏大族名穴,麒麟吐玉書後,下午便與徒兒驅車直達小坑口村拜訪堪証上水廖氏其中一明朝七世祖祖墓,「童子講書」穴是也。 童子講書其碑文 靜川攝於童子講書墓穴前,並根據江西祖師留下之祖傳秘籍覆墳証穴。 童子講書墓誌銘 理氣方面,此穴墓碑立壬山丙向兼子午,為三七、二八分金之原,坐危宿十三度向張宿十五度吉度,線路完全符合江西地師之祕傳線度法則。 童子講書穴前之近身一字案,古書云:「伸手摸著案,腰纏千萬貫」 青龍砂之土星,撥入到翼宿末關火度,是為星受宮生,為穴場之旺砂。 白虎砂之金星,撥入到鬼宿中關金度,是為金星歸垣,為穴場之財砂。 童子講書穴前朝,案前金、木、水、土星之四行皆為我所用也! 正在徙兒協助下測量其拜台出水口位置 出丁未衰方借庫消水而立自旺向,又據江西派秘傳水法法則,凡立壬山丙向宜放丁方則為吉利。
水獺地穴場全個龍態。 看到水獺的頭型及眼耳口鼻嗎? 依靜川猜測穴應點在獺鼻之上,登上山後,發現佳穴已留給了有緣人,但很高興這考驗證實出自己的巒頭及入地眼點穴功夫有多少功力了! 八呎巒頭入首分明清晰! 此地立穴為坐丑向未兼艮坤,為辛丑辛未分金吉度,線度坐斗宿十六度之原。 整個堂局為青龍抱案,左水過堂倒右,案前左方聳起一土星玉屏砂 左水倒右消未坤去水 泊下羅經覆墳,此穴為純正江西派三合理氣手法造葬。
今天天氣陰霾,靜川獨自到了新界離島大嶼山東涌一帶堪察地理風水,一早下車後便看到了一座古城炮台,於是便順道勘察古城之古陽宅建築及其風水佈局,首先要介紹一下有關這座古城的歷史由來及背景。 東涌古城又稱為東涌所城或東涌寨城,是香港以前的一個炮台陣地,位於新界大嶼山東涌下嶺皮村,現時已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蹟。城牆、城門:古城佔地不很大,僅得三面城牆,南垣靠山嶺,無通道。現址面積為70乘80米,城牆以花崗石砌成,設有三度拱形城門,分別為北面正門的「拱辰門」,今橫匾已失、東面的「接秀門」,鄰接上嶺皮村,早已用磚堵塞。及西面的「聯庚門」,緊貼下嶺皮村,亦堵塞不能通行;三門皆有小望樓。北垣和東西二門的頂牆,都是丈餘闊,有石階登臨。 東涌古城始建於南宋初年。南宋淳熙年間(十二世紀初),大嶼山的私梟很是活躍,他們販運私鹽往廣州,組織日見龐大,甚至聚眾攻襲督府,當局派經略錢之望統軍戡剿。錢之望平定禍亂以後,為了確保海隅安寧,更差遣三百名「摧鋒水軍」駐守在東涌,這三百名軍兵便興築一個寨城戍衛。過了三年,大嶼山鄰近平靜無事,三百名「摧鋒水軍」因而被撤調;其中的一百五十名改駐九龍,後來由他們始築九龍寨城。因此東涌古城的歷史,比九龍寨城更久遠。 到了清代,稱為東涌所城,為大鵬右營的水師總部,炮台入口之花崗石額刻有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字樣,當為建造年代。海盜幫眾如鄭連福和張保仔等,見東涌港口可泊船,亦曾以東涌為根據地,當然古城亦加以運用。其後張保仔投降,清庭為了加強海防,在嘉慶年間,依據宋代舊城遺址,砌石改建炮台及兵房,又將當年攻剿張保仔等所鑄造的部份鐵炮,置放在內,這就是東涌古城的由來。 在清代一八九八年,英國強迫中國租借新界和離島,清兵自炮台撤退後,東涌炮台便遭廢棄。在抗日期間,炮台曾遭日軍佔據。後來,炮台成為了警署及東涌公立學校及東涌鄉事委員會。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炮台被列為古蹟。一九八八年,政府派員進行修茸,目標是恢復東涌古城原貌和穩固城牆。 此東涌拱辰古城建於東涌三大幹龍而成的大局中,左龍右虎、前案後靠,四神相應,真的不同凡響。 古城建築穴場位置全合天心十道 為清代八運時建 巳山亥向兼壬丙,取辛巳辛亥分金,向方線路收取室宿十二度吉度之原。 靜川今天堪察東涌古城風水所用的工具以及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