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版神數 – 風水勘察 – 命名改運 – 江靜川- 皇極經世鐵版神數

茅山福地風水堪察

 

 

留言

 

 

茅山,茅山道院,是中國著名道教名山,上清派發祥地,道教稱之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茅山道教,歷史悠久,淵源流長。 早於西漢景帝時,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結庵修道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主峰名大茅峰,海拔372.5米。 茅山道觀初建於西漢,有三宮、五觀、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的美景古蹟。 南朝齊梁間著名道士、煉丹家陶弘景正式開創道教茅山派。陶弘景著有《真誥·稽神樞第一》中記述了茅山的地理位置、山名由來、山景水色、地質礦藏、歷史傳說等,顯示茅山是上佳的修道處。 目前茅山道教場所共有二宮一觀,即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乾元觀。道職工99人(其中乾道38人,坤道16人,職工45人)。茅山道院不僅是全國重點開放宮觀,而且是江南旅遊勝地,年接待信眾遊人達50萬人次。 九霄萬福宮:位於茅山主峰大茅峰之巔,海拔372.5米,故又簡稱頂宮,佔地面積70畝,有道觀建築200餘間。 該宮創建於西漢時三茅真君得道飛升之後 , 初為石壇、石屋,內祀三茅真君石像;元代延佑三年( 公元1316 年), 賜額聖佑觀,專祀大茅真君茅盈;明代萬歷二十六年( 公元1598年),又得敕賜 殿宇 , 賜名九霄萬福宮 。主要建築有靈官殿、藏經樓、太元寶殿、二聖殿、白鶴廳、怡雲樓等。 元符萬寧宮:位於茅山積金峰南側,原為茅山道教藏印之處,因此簡稱印宮,其佔地面積80畝,宮觀建築100餘間。初有梁代著名道士陶弘景曾結廬於此,唐代至德年間 (公元756年-758年)始建宮觀。北宋時,茅山第25代宗師劉混康築潛神庵於此修道。哲宗聞其名,召至京師,賜號 「洞元通妙大師。元符元年(1098年)秋,敕 重修其故居,賜名為「元符觀」。 歷時九載於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建成 ,敕賜 「元符觀」為 「元符萬寧宮 」 。其主要建築有:睹星門、大王殿、靈官殿、東岳殿、老君殿、三天門、老君露天神像、道教文化長廊,以及四大廣場。其中高33米的老君露天神像。元符萬寧宮現為江蘇省道教協會、鎮江市道教協會、茅山道教協會所在地。 乾元觀:位於茅山東麓的青龍山南腰,佔地面積50畝,昔為茅山「三宮五觀」之一,今為茅山坤道清修之所,有坤道16人,道觀建築50餘間。主要建築有靈官殿、三清殿、斗姆閣、八卦陣等。 端坐在元符萬寧宮中的露天道祖太上老君聖像,成為了茅山道院的標致 其來龍從東北艮宮而來,元符萬寧宮則後靠茅山積金峰的土屏大帳南側 元符萬寧宮以形巒穴法論則屬土腹藏金形 茅山道院元符萬寧宮的前朝 其青龍砂從後靠之土星抽出一脈迤邐而下 出一倒地木星而去結出土星案 整個大局成了一青龍抱案局 而案朝之金土形,依廖公砂法則屬「偏頂金水天財星」 在睹星門前格得元符萬寧宮座向為坐子向午 元符萬寧宮的地理格局為左水倒右從,收東面震宮水過堂消於西南坤方,大局城門鎖於坤宮 從九霄萬福宮(頂宮)望回元符萬寧宮(印宮) 靜川攝於九霄萬福宮(頂宮)處 從衛星照片所看到的整個茅山地理龍脈走勢 從衛星照片所看到的九霄萬福宮及元符萬寧宮在整個茅山中的地理位置 從九霄萬福宮向南望下的三個倉庫砂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名稱*
電子郵件*
個人網站*
迴響*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